【
云南租车网】轿车职业盛行过这样一个段子:一辆新车拆解后在4S店卖配件,能够卖出两辆新车的代价。报价虚高,已经成为不少车主对轿车4S店的直观形象。究竟轿车4S店有哪些“报价猫腻”,消费者又是怎么被宰成冤大头的呢?记者连日来造访了吉林省内一些轿车4S店和消费者。
创新车卖出新车价
长春市民李锐本年5月份买了一辆迈腾轿车,本来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,但当他几天后洗车时,意外发现车前保险杠的防撞栏有被撞过的痕迹。李锐感到很意外,因为 这几天开车一向加倍当心,从来没有过刮碰。想来想去,他找到了轿车4S店讨说法。虽然结尾4S店帮他修好车,并给他5000元的抵偿,但李锐心里一向不舒 服:“有疑问的车怎么能当成新车卖!”
无独有偶。长春市民陈明辉本年9月份在一汽-群众的一家轿车4S店买了一辆轿车,第二天洗车时发现,不只车前保险杠有刮碰痕迹,车身还有许多喷漆打蜡留传的痕迹。为了验证自个的判别,他特意找了两个懂车的兄弟帮助判定。我们共同以为,这是一辆被抛光修理过的“新车”。
采 访中记者发现,两位长春车主的遭受并非个例,用创新车假充新车来诈骗消费者的表象,已经在不少地方呈现预兆。虽然规划不大,但肯定值得警觉。知道内情的 4S店作业人员张威介绍,在厂家向4S店发货的运送途中有时车辆会呈现刮碰,能够致使单个车辆呈现瑕疵。因为瑕疵不大,4S店有时候会进行创新处置,然后 当成新车卖给消费者。
“通常来说,一辆20万的车若是在运送途中遭受刮碰后,至少能便 宜两三万元。”张威说。若是刮碰程度不严峻,这类车会被4S店内部人员或其兄弟抢购。略微一修,就和新车相同,性价比极好。若是在周围圈子里没找到适宜的 “下家”,这类车通常会从头整修,然后作为新车卖。若是不是对轿车格外知道的人,很难发现这类疑问,就变成了冤大头。
零部件以次充好
长 春市民梁松的一次修车阅历,让他对轿车4S店的原厂配件有了新知道。前不久,他开车到一家轿车4S店修喷油嘴,检查完后他被奉告,因为老化严峻,修理的意 义不大,最佳是替换。作业人员向他引荐了原厂配件,虽然4000多元的报价让梁松有些不舍,但为了安全起见,他狠了决然容许替换。因为仓库可巧没货,作业 人员让梁松下午再来换。
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汽贸城。正午闲逛时,当梁松来到汽贸城一家零配件商家预备问询喷油嘴报价时,正巧碰到上午给他修车的4S店作业人员和老板攀谈。不听不知道,一听吓一跳。本来这名作业人员正是来拿货,拿的货即是喷油嘴,要替换喷油嘴的车正是梁松的车。
零部件以次充好,像梁松这样被轿车4S店忽悠的消费者还不在少数。据介绍,当时轿车配件商场上的原厂配件占40%以上,非原厂配件占40%左右。为了降低本钱,一些轿车4S店会悄悄运用非原厂配件,以次充好,蒙混消费者。
一名业内人士通知记者,关于非原厂配件来说,其质量等级、运用寿命、可靠性方面与原厂件相差显着,消费者对两者很难区别。两者的报价会差上一倍乃至更多,所以经常呈现消费者被宰的一幕。
长春市安达街一家汽修厂的王司理说,近两年在汽配商场上开端呈现一种高仿件。从外观上看,高仿件与原厂件简直一模相同,但质量却相差很大,通常消费者很难区分真伪,由此发生的行车安全隐患很大。
消费者“忍痛”修车
采访中许多车主表明,虽然大都轿车4S店内有明码标价的修理项目表,但关于定价的标准和依据并不知道。这些年,因为不透明形成的报价虚高表象,已经成为车主诉苦轿车4S店效劳的对立高发区。
汽 车4S店的效劳报价为何这么高?采访中记者发现主要有几个缘由:一是轿车4S店对有些轿车零部件的独占。通常来说,轿车出产公司与轿车4S店之间有合同规 定,不允许轿车4S店到商场上采购零配件,也不允许将原厂配售的零配件外卖。这个规则能确保轿车配件的安全性,但必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对配件的独占。这些年 轿车4S店在整车出售环节赢利下滑,开端在修理养护等环节寻求新的赢利增长点。
此外,关于一些商场保有量小的轿车品牌来说,因为一个城市只要一两家轿车4S店,简单呈现独占后的店大欺客表象。“不去品牌4S店,底子换不到配件。虽然报价高得出奇,但也只能‘忍痛’修车,没有其他适宜的方法。”车主梁松诉苦说。
此 外,因为归纳本钱相对较高,轿车4S店的工时费也远超越通常汽修厂。记者采访中知道到,在“轿车城”长春市,通常轿车修配厂的工人薪酬在2000元至 3000元,而轿车4S店工人薪酬在2500到3500元,一些年纪大的技工薪酬根本都超越5000元。关于轿车4S店来说,高出来的这有些本钱,结尾还 得让消费者买单。
第三方监管需要完善
长 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剖析以为,因为大大都车主并不具有有关的专业知识,轿车4S店操作环节的不透明,形成消费者知情权很难得到保证。也有职业教授表 示,关于有些胶葛事例,轿车协会能够安排教授对当事车辆拆开,进行定量评价,但却无法掩盖到一切纠 纷 车 辆 , 所 以 当 前 还 需 要 汽 车4S店的职业自律。
陕西高新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凯表明,这些年国内轿车商场开展迅猛,但关于轿车4S店的方针法规相对对比滞后,难以标准商场,维护消费者权益。格外是关于车企与4S店在运营、养护等方面的规则还处空白期间,许多情况下只能依托公司自律来保持职业次序。
吉林省消费者协会研究员宗守运说,关于这些对立,经过非量化评价让出售方和消费者一起满足,并不简单。在他看来,当时应逐渐树立能够掩盖全国的轿车技术判定网络,完善对轿车出售及效劳职业的第三方监督。一起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,提高监督手法。
采 访中许多人对刚刚出台的轿车“三包”方针抱有很大期望。在他们看来,新方针规则了消费者和4S店呈现胶葛时,能够向第三方社会中介组织恳求调停处理。虽然 关于判定组织的建立及其权威性、技术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,但究竟向着第三方监督的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。前不久,长春市就呈现了榜首起轿车退货事例。
此外,赵冬冬等消费者也主张,从轿车4S店视点来说,在对待消费者时应拿出更多诚心,千万不要做一锤子买卖。“究竟,往后整车出售的赢利会越来越小,决议一家轿车4S店生长好坏的要害,能够即是其售后效劳质量的凹凸。